【摘要】如今照片无处不在,它已遍布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世界上每年大约拍摄几十亿张照片,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为此做出了贡献。然而,在这些照片中,仅有少量的照片能引起并保持人们的美学兴趣。美学和哲学在画面中统一才是摄影艺术表达美的一种境界。摄影作品之所以能以情动人,就在于画面中饱含着、凝聚着、燃烧着强烈的思想感情,没有情感的形象是苍白的、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阅读了柯锡杰著作《心的视界》后自己对摄影及美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摄影创作中,个人的自我感受是整个创作过程中影响与评定所创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每张照片中都应隐藏着感情,或明显或含蓄。
图《田埂上的小孩》 1986年 贵州 图片来源:读柯锡杰作品《心的视界》
第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世界摄影史上,爱墨生被公认为摄影美学的创始人。摄影美学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随后还有约翰·伯格《另一种讲述的方式》、《看》,从照片的角度切入探讨摄影艺术。乔纳森·弗里德《美学与摄影》,从哲学层面上综合探讨摄影美学的意义。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1951 年写的一篇文章,《什么是摄影美?》是一篇讲演提纲。该文题目说的是摄影美,不但阐发了他对摄影美学的见解,也分析了摄影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刘半农先生在1927 年十月出版了他的《半农谈影》,这本书后来就成为了我国的第一部摄影美学著作。他说:“在于以我自己的情感吸引别人的情感,即所谓同情之征求。就是作者对摄影美学家的主张,把自己的审美情感注入到自己的审美创造之中,这时的摄影作品就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对象。”在刘半农之后还有不少专门针对摄影情感和摄影艺术的研究,但是作为理论体系来看却并不完善和健全。
王劳生说在(《美术摄影杂话二则》,载《长虹》三卷一期)中说道:“任何一张照片,都是作品,但哪一张可称为美术作品呢,惟一的条件,那是一件能怡悦或感动吾人精神的制作品。”
张印泉(《艺术摄影成功之要决》,载《中华摄影杂志》第7 期,1933 年出版)指出摄影至何地步方为成功。虽无标准可言,要其作品,必有掌鉴之价值而后可。
先驱者们的摄影审美实践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摄影作品要有自己的感情,让阅者能看出照片里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不失为一副好的作品。
第二、论文内容
1、摄影是传递情感的。摄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摄影更是一种表达体系,是摄影者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摄影师用的只有相机去捕捉生活那点点滴滴的美,那偶尔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摄影是一种艺术,一种同样包含感情的艺术。可是一般人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工具,一种保留影像的工具,留影、留念,如果没有留下感情又有什么用,只能算是一个凭证,没有意义。我每次看到令我欣赏的摄影佳作,除了看,还常常想知道有关这幅作品的更多的东西:作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拍?为什么偏偏要这样拍?而不是那样拍?他通过作品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一切的一切知道的越多越好,因为我相信一幅好的作品的背后一定裹藏着创作的秘密,甚至是通向真、善、美的密码。
2、情感从何而来。在摄影作品中,那震撼人们心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那就是摄影者在摄影实践活动中,审美实践所把握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像。应当说,那就是摄影与审美实践密切相关的东西。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就是摄影审美实践的结晶。因此,研究摄影审美实践活动,就必须研究审美要素的基本构成。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研究摄影者本身的审美营造能力及对摄影形式表现的美学原则。
3、提高技法和艺术修养。看李文芳老师的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在照片中隐藏一个“视觉以外的照片”,和从照片中“破译”这个“被隐藏的照片”,都需要调动通感的心理功能。
像画幅、焦距、光圈参数等名词确实物理学知识,这些基本的数据弄不清楚也照不成相。等拍出几张照片,又发现摄影还涉及符号学、几何学、点、线、面,怎样构图,黄金分割点、三角形、中心对称,所有的摄影书都会罗列基本的构图类型,如果需要冲印,还有化学问题。所以,一张漂亮光鲜的照片,只要是用心的人都会从这些书里学到东西,但是让人深思的是任何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都离不开拍摄者的综合修养以及自身的审美水平。
《心的视界》写的是摄影美学,也是柯锡杰先生的人生哲学。他总结自己的摄影历程,“走自己的路”、“大量阅读”、“不要浪费时间看不好的东西”、“镜头后面的人道主义”、“对拍摄者的爱”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标题书中比比皆是,体现他的生活价值观。在《心的视界》里记录了摄影大师柯锡杰的摄影心得和成长历程,同时又凸显了柯锡杰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真正的摄影家是艺术家,更是哲学家。读着柯锡杰优美、简洁更悠远无边的照片,感受着人生的哲学。
我的理解摄影可分为三种境界,人和景都在的旅游纪念照;以景为主人为陪衬的明信片照;表达内心感受的让人去体会的瞬间照。
第三、情感最高体现—相由心生
美学和哲学在画面中统一才是摄影艺术的表达美的一种境界。《心的视界》是柯锡杰的摄影心得,从中可以发掘出一名优秀摄影家的成长经历。他的作品中有几幅对他的个人生活有着特别意义。他曾在纽约码头拍摄一幅照片,幽蓝的夜空背景下一盏黄色的街灯,照着满地黄色的木地板,命名为《孤灯》。他用这张照片向台湾的女朋友求婚,他说:“舞台有了,灯光有了,就缺一个舞者。”这张照片成功地说服舞蹈家洁兮从台湾嫁到了纽约。换了谁看到这样一副作品都会同意的。而《树与墙》这幅照片则使岳母同意对他与自己女儿的婚事。一棵开着白色小花的安静的树依着一堵白色的墙,墙是一种依靠,就像家。岳母看到这张照片后对柯锡杰的印象有了改观,她相信能拍出这张照片的人绝不是坏人。
在阅读完柯锡杰《心的视界》这本书后发现摄影者不单是要拍出画面美丽的东西,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透过镜头,用心去感悟大自然;在光影流动的瞬间定格的靓丽风景中体会摄影大师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人生、摄影艺术二者相互辉映、内在和谐统一的文字与图片中,在为我们呈现摄影大师的精彩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其精彩的人生。所以,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是艺术家、文学家,更是哲学家,他会用一颗像画面一样平静的心去感悟世界;用一双善于定格靓丽风景的眼睛去引导着自己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追不弃;用一双善于创作的双手去经营人生,创造美好的人生视界。就像柯锡杰所说的,摄影是心的反射,在摄影之路上的每一步,都见证的我们的心。
扩展阅读:《心的视界:柯锡杰的摄影美学》pdf电子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