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精通构图大师之绝技很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大师的作品来获得最直观的体验,从而提高我们的构图水平。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一:让一切保持简单
摄影师:段誉衡(加拿大)
作品分析:
①这是一个竖构图,画面中遵循了三分法的原则,但它不是安静的三分法,而是通过一条曲线增加了图片的动感。
②黑白照片最离不开的是质感和影调,在这幅照片中,淤泥路的光影刻划出它的质感,也增加了画面的“皮肤”质地。
段岳衡,湖南人,中国“摄影十杰”,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功勋理事。1968 年初中毕业后插队、服役、当记者。1983 年开始摄影创作。1995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他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影赛中屡获大奖。他先后获第六届富士杯全国摄影十杰第三名,连续获湖南省第一届、第二届摄影十杰称号。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获铜奖。段岳衡是北美首位与富士公司签约的华裔摄影家。
经验总结:虽然摄影构图有很多种,但简洁始终是第一不能忘却的画面原则。无论如何构图,使用什么技巧,最终都是为了突出主题,而简洁往往能够轻松实现画面的中心思想的体现。在摄影实践中,很多人往往记得使用各种技巧,但忽略了摄影作品的最终目标——体现视觉中心点。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二:完整与不完整同在
摄影师:颜志雄(中国)
作品分析:
①左边是模特完整的一张脸,但因为是映在水里,所以水中的细节成为这张脸的补充。
②右边是正面构图,却切割了人物脸部的另一面,虽然是不完整,但却增加了照片的想象力,这也是为画面营造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方式。
颜志雄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影艺术大展金奖获得者、中国人像摄影大展两枚金奖获得者
经验总结:一张摄影作品中,若是某个部分突然消失,必须会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我们会千万百计凭借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据部分去猜测整体。上幅作品中的女性左半边脸的缺失并没有破坏画面,相反它的不完整,正好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和想象力。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三:将平凡化为不平凡
摄影师:per Volquartz (美国)
作品分析:
①为了突出摄影师要表达的主题,作品采用了黑色的背景,使被光线照亮的芭蕉叶更能抓住观看者的眼球。黑背景也使本作品更具有形式感。
②将一片平常且残破的芭蕉叶拍摄得如此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师对光线的理解。本作品中,摄影大师巧妙地运用光线照亮主体,恰当的用光使叶片层次分明。另外,摄影大师特别注意到叶片主体的弯曲形状,并且成功地用光线勾勒出来,画面中优雅的S形线条使作品富有动感,虽然简单却不单调。而且,叶面上自然的明暗对比、过渡,使画面质感强烈,并具有三维的效果。
per Volquartz 是安塞尔.亚当斯的学生,早年受到亚当斯和莫雷.贝尔的影响,如今是美国大画幅摄影协会的领军人物,他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自然最基础的元素,开创了一条极简化艺术的道路。他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包括工业构成、自然风光、人物肖像、静物小品等,尤其是他一贯坚持大画幅摄影的传统手工制作方式,以精美的艺术影像赢得世人的称誉。
经验总结: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并不一定要复杂的内容,绚丽的色彩,但一定要有深刻的含义或者可以给人留下思考空间,给观看者以启发。per Volquartz 的这幅作品,内容极其简单,一目了然。可观看者并不会感觉其单调。透过画面,我们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画里画外有着广阔的空间,所以画面简单。一张内容简单的作品,若我们运用艺术的光影、形象去表现它,使它能超出单纯的视觉所看到的画面,就一定是丰富而令人怀念的作品。
[nextpage_tab]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四:制造框架吸引目光
摄影师:Alfonso de Castro (西班牙)
作品分析:
①为了把观看者的兴趣点留在照片的边框以内,此图特意“制造”了一个“框架”,这样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穿过“人造框架”,而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在照片内的主体人物身上。
②人物被特意安排在前景形成的框架内,并且用主体人物看向镜头的眼神进一步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主体。另外,主体人物透过框架看向镜头的眼神令该作品更加有意味。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摄影教授Alfonso de Castro ,擅长拍摄纪实、肖像、人体等,他在巴塞罗那大学长期钻研转印技术,包括铂、钯、van dyke 、蓝晒等方法,并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很多经典肖像作品。
对于Alfonso de Castro 教授来说,无所谓是用大画幅还是莱卡135 ,或是卡片式数码相机,他都能拍出别具一格的摄影作品。用Alfonso 自己的话说“相机只是工具,怎么拍得好才最重要。”至今Alfonso 已经使用各种相机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摄影作品,他的多幅经典人像作品和自己印晒制作的肖相作品被世界多个画廊收藏。
经验总结:
把观看者的兴趣点留在照片的边框以内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技术来吸引观者的视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框架来“框”住他们的目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特殊意图,一般“框式构图”不能少了底部(其他方向均可)的“框”,因为底部框架缺失会让画面产生不安感。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五:控制好色彩往往能决定摄影的成败
Derryk ( 澳大利亚)
作品分析:
①本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出色的色彩搭配,画面上部的冷色调(湖蓝色)与下部的暖色调(黄色),形成很好的对比,并且相互呼应,满足了视觉上的平衡。
②画面中,蓝色与橘黄色似乎相互渗透又彼此对比,和谐的同时产生对抗,安静的同时产生跳跃。这样的画面虽然分割了画面,但不显得突兀,反而更让人神往。
Derryk ,澳大利亚商业摄影师,擅长于风光、人文及商业片的拍摄。他经常用手作取景框,先测定大概取景范围,再进行构图,是一位严谨而有创意的年轻摄影大师。
Derryk 的摄影作品,多次获世界广告摄影大奖,他除了为多个世界著名杂志拍摄,还是多家广告公司的头牌摄影师。除了商业的拍摄,他的人文以及风光作品也常被国内很多年轻摄影爱好者拿来模仿。
经验总结:在摄影中,色彩感在视觉表达方面是最强烈、最外在的,所以色彩是比较难以驾驭和最活跃的视觉元素。它在摄影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彩色摄影中,要获得较佳的效果,就要懂得驾驭色彩,它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行之有效的创意表达方法。我们摄影所要反映的是五彩缤纷的世界,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色彩,色彩包括色别、明度、饱和度,摄影师只有通过调整这些要素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六:把平凡拍成不平凡就是好作品
摄影大师:朱恩光(中国)
作品分析:
①一个落叶缤纷的秋夜,汽车驶过本来也是平淡无奇的画面,只是作者发现车灯照亮远处路边的树,像一个个光柱充满迷惑的魅力。
②树上飞落到地面的叶,在车灯的光照下变成了温馨的点缀。作者构图时将树的透视点放在黄金分割的位置,获得比较协调的视觉效果。
朱恩光,中国著名摄影家。祖籍山东,1951 年生于北京,北师大数学系毕业,曾任中学教师。1987 年学习摄影,1988 年辞去公职,成为职业摄影师,多次在中国重大摄影比赛中获奖。1998 年获柯达优秀摄影师称号,1999 年获政府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近年专著有:《大自然摄影》、《怒江大峡谷》、《我的坝上》、《我的香巴拉》等。
经验总结:学摄影的人,难免会生出拍摄惊世之作的欲望,当然这是好事。不过真正的摄影艺术总是体现在平常无奇的生活瞬间。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情,会在某个瞬间呈现出异常魅力,而始终憧憬着猎奇的人,往往会由于眼睛看得太高,忽略了最动人的时刻,丧失欣赏精彩瞬间的机会。简单而质感强烈的照片往往是最有冲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