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知识


用摄影打开感知世界之门 听澳洲大卫·米勒摄影讲座后感


  大卫·米勒,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摄影联盟(FCC-NSW)主席,曾多次在澳大利亚国家级或国际级摄影展览上参展并获奖,被澳大利亚摄影学会(ApS)授予摄影艺术大师(GMApS)名衔,被国际影艺联盟(FIAp)授予优秀摄影艺术家(EFIAp)名衔。

澳大利亚摄影师大卫·米勒作品

  这是第二次到中国,本应邀去贵州参加“多彩贵州•第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活动的大卫·米勒,是在返程途中被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和广东省女摄影家协会联合“截留”下来,邀请为广东摄影人士做一场摄影公益讲座的。

  7月18日下午,在广州市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影友交流点举行了一场迎国际影展和26届省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摄影公益讲座。大卫•米勒向近200名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广东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和爱好摄影人士简单介绍了他所在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摄影联盟和他自己走上摄影之路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了他近年来创作和获奖的部分作品和创作心得。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摄影联盟,是协调全州86个摄影俱乐部健康运行的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机构,它为各个俱乐部开展摄影活动提供保险保障等支持,本身没有个人会员;由于组织年度比赛、展览在确认和提升摄影爱好者技艺水平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享有国际声誉。实质上,它的服务对象,就是参加了各个摄影俱乐部的新州摄影爱好者。大卫•米勒的正式工作是全职的银行业电脑编程员,他是从心底发出的热爱,不断学习、再学习,以一名摄影爱好者的身份成为当地多雷斯摄影俱乐部的创建成员,并3次出任该俱乐部主席,是在2014年10月被选举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摄影联盟(FCC-NSW)主席的。

  大卫·米勒的摄影题材比较广泛,在这次讲座中,他分享给大家的主要是自然、体育、人体和旅游四个方面的作品。从米勒得意的成名作品上看,尽管摄影技艺功夫到家,光影构图拿捏到位,但对于许多经历了对“沙龙摄影”严厉“批判”、眼界已经打开的广东摄影人来说,不少人认为他的作品大部分显得保守陈旧、新意不足,没有达到原有的期望值。客观地说,单就摄影作品而言,大卫•米勒确实不算咋地,但通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可以直接询问作者的创作思考,特别透过作品去了解外国同行对摄影的观念思想,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和有益。讲座有一段难得的问答时间,让中西方思维得到碰撞。

  问:请问米勒先生,你是靠什么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你认为文学对摄影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我平常会去博物馆、画廊等观看一些别的门类的艺术作品,我会去看看其他的艺术家是怎样观察事物和世界的,他们的关注点是什么?然后借鉴、学习、融会贯通。我认为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会影响到他的摄影创作的,文学和摄影,都涉及到人们观察世界、表达观点的能力,两者在思维的方式上也有很多相似共通的地方。

  问:在澳大利亚,摄影是否也按照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来划分?就是说照片使用pHOTOSHOp有什么限制?标准是什么?

  答:对。在澳大利亚,摄影也基本上是按照新闻纪实类和艺术影像类来划分,通用的国际标准,就是在新闻纪实类别、自然类的必须保持真实不变,不可以修改;其他的开放性的类别,允许pS创意修改。摄影发展到现在,如果从左(真实记录)到右(梦幻创意)去分段,里面会有许许多多的细分类别。在新闻、档案性质的照片,是绝对不能做修改的,只能做一些色彩对比度等的简单地修饰,具体可参照有关规定。就像风光摄影,如果是在开放性的组别,表达一种艺术想法,pS没有问题;如果是在自然性的组别,则不可以pS。

  问:我也曾经参加过有关国际沙龙的自然类比赛,但没有调底,怎样确定是否做过修改呢?

  答:有关评委都是业界专家老手,一般都很聪明,他们有能力辨别照片是否做过修改。如果发现有人作假,就会被列入红色名单,以后都不能再参加比赛。(我认为米勒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用了比较温和委婉的说法,他没有就人的诚信度问题去做过多的评论,那是因为在西方,人们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个人信誉度,普遍不会明知故犯,自毁信用度。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很大的缺失。)

  问:你拍摄人体作品时,是怎么去构思的?为什么能够获得一等奖?

  答:人体,是很好的摄影题材,也是练习用光、构图等,学习和提高摄影技艺的很好实践课题。体现人体美,体现人性美,没有色情,表现纯真的母性、母爱,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作品能够获得大家认可的原因。

  ……

  从上面对话的内容可以看出,广东与澳洲影友对摄影的关注点和认知点,还是比较相近的。

  摄影,在当下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尽管广东邹伯奇曾经发明摄影之器,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章,但真正风行使用的摄影术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洋之术”;在近现代历史上,西方世界的科学昌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毋容置疑的。摄影,引用西方的方法论和艺术观,也就成为必要。但正如西方油画发明之前的绘画与我国古代敦煌等彩画基本相近,而在摄影术发明之后写实具象的油画又似乎逆转回到从前向中国画学习,向抽象发展……中西方艺术世界的借鉴、交流在不断地相互促进。“洋为中用”,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澳洲“沙龙”摄影,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业余摄影人在世界各类国际联盟摄影大赛中取得佳绩,可以说中国人的摄影水平已经“与世界接轨”。(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就朝向职业与业余两个方向发展,而且最大量的摄影人群,就是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沙龙摄影”。限于篇幅和话题,有关“沙龙摄影”的问题另外再议。)

  由于讲座的时间有限,不能展开更广泛的对话,因此也就可能有人对这样一场请“洋大师”来的讲座,觉得意犹未尽。那我还是将在这个讲座之前与米勒先生交谈中了解到他对摄影的内在理解,再分享给大家,共同感悟受益吧。

  米勒先生认为: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表述,它是通过摄影家的眼、耳、口、鼻、手、足、皮肤、头脑,通过视觉、知觉、味觉、嗅觉、触觉感知周围的环境、思想我们的世界,心有感悟、感动,然后才有了通过相机捕抓记录、反映出来的东西;但在摄影比赛或展览时,评委或观众只能通过照片上的视觉影像去感知只有作者自己经历过的综合感受,因此,摄影,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儿,摄影是要摄影师调动各种手段,将五官的感知转化为视觉的表达,用视觉的语言去综合表述自己的所视、所触、所感、所知……

  这真是逆天的思维。反正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简直就是醍醐灌顶,成为我与米勒相会的最大收获。因为在我们惯有的摄影概念中,一直都是从视觉到视觉,只会想着怎样把看到的东西拍下来成为照片,至多就是再灌输进去一些所谓的思想或者说是观念,让照片生活起来,仅此而已;还真的没有多少人会好好想过如何用摄影将声音、气味、温度、软硬、心理过程等等的人的其他感知觉,通过视觉表现出来。我想,这无疑是摄影的一片新天地。

  艺术的火花,就是在交流的碰撞中产生的。一个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会促成另一个人创作出一幅旷世之作。这也是当年法国艺术沙龙兴盛的原因。交流,促进,提高。在讲座中,米勒先生同时提到,摄影不能自己闭门造车,要多出去与人交流,向大师请教。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缺乏这样直接的中外交流活动,因此更感到这次摄影交流会的意义非凡。

  “请进来,走出去”。就让我们一起,用摄影,去打开感知世界之门。


相关文章

首页  电话  在线咨询  顶部